广西珍稀濒危物种特有值全国第一!“美人鱼”有望再现 DATE: 2023-10-03 05:55:09
原标题:广西珍稀濒危物种特有值全国第一 !美人鱼“美人鱼”有望再现
最新调查数据表明 :广西珍稀物种、广西国第濒危物种的珍稀值全再现特有值在全国排名第一;广西已知陆栖野生脊椎动物1151种,均仅次于云南 ,濒危位居全国第二;广西已知野生维管束植物9494种 ,物种占全国总数的有望31% ,仅次于云南和四川,美人鱼位居全国第三……
广西以特有物种命名的广西国第自然保护区不胜枚举,其中大多在全国乃至全球独一无二。珍稀值全再现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全国三强省区中 ,濒危唯独广西除了陆地还拥有广阔的物种海域,陆地和海洋两界生物各美其美、有望美美与共 。美人鱼
植物
兰花金花竞艳 银杉冷杉重见
在广西境内,广西国第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332种。珍稀值全再现其中,德保苏铁、元宝山冷杉、狭叶坡垒等仅分布于广西;观光木 、金丝李 、金花茶等近百种植物属于珍稀或濒危植物。据统计,分布在广西的濒危植物共有113种,在全国所有省、市 、自治区中排名第二。
在五光十色的植物王国里 ,最让壮乡人引以为傲的当属兰科植物。广西境内分布着兰科植物300多种,其中特别珍贵的兜兰属植物有12种,占全国50%,占全球18% 。
位于百色市乐业县境内的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,就是我国唯一以兰科植物命名并以其为重点保护对象的。保护区目前已知兰科植物160种,约占全区一半 。世界上最大的带叶兜兰 、莎叶兰、台湾香荚兰三大野生居群,在保护区保存良好 ,令人叹为观止。近年在保护区发现雅长山兰 、雅长玉凤花 、广西羊耳蒜 、天贵卷瓣兰4个新种 ,为地球兰科植物家属增添新成员。雅长保护区还是贵州地宝兰的唯一分布区 ,堪称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的集中区、基因库 。
20世纪60年代 ,我国植物学家在广西十万大山首次发现金黄色的山茶花,当即引起世界瞩目。
十万大山的兰山支脉一带是金花茶主要分布地,集中了全世界90%的野生金花茶 。在这里 ,1986年建立金花茶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,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2002年防城港将金花茶定为市花,并作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。目前 ,以防城港、南宁 、崇左等地为优势产区的金花茶产业初具规模。
1955年,中国植物学家带领一支调查队到广西桂林龙胜花坪林区考察,发现当时认为地球上早已灭绝 、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——银杉。1979年,同样被认为早已灭绝的资源冷杉,在中国广西资源县被发现而命名 。
银杉
近年又在防城港等地发现一种膝柄木 ,目前仅幸存15棵,是中国十大濒危树种之一。2022年国庆前夕 ,在钦州市钦南区一座水库边山坡上 ,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新种下1000株两年龄 、齐腿高的树苗 ,让国家一级保护的膝柄木首度成批量回归野外。
像膝柄木一样 ,我区林业部门积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,开展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工作 ,2022年在百色市右江区将50株德保苏铁、在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100株元宝山冷杉、在马山县将1000株蒜头果分别进行野外回归。
动物
猴猿白头黑冠 儒艮有望再现
根据新调整的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 ,广西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3种,占全国27%。 野生脊椎动物种数位居全国第二的广西,也是灵长类动物分布最为集中的省区之一 。
白头叶猴是广西特有珍稀濒危动物 ,国外不仅没有白头叶猴活体 ,甚至连标本也没有 ,其研究价值不亚于国宝大熊猫。其散居的崇左市喀斯特山区,1982年划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,2012年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。经过数十载的努力 ,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已由2003年的598只增加到目前的1400多只。
白头叶猴与幼崽。图源自治区林业局
一度认为已经灭绝、2006年在边境邦亮林区重新发现的东黑冠长臂猿,经广西与越南及时建立跨境合作保护机制 ,已由发现之初的19只增长到目前136只 。位于靖西市境内的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是东黑冠长臂猿在我国的唯一栖息地。
瑶山鳄蜥在野外一度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,10多年来,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人工繁育 。2022年新增118条,使人工繁育鳄蜥总数超过700条 ,成为全球最大的鳄蜥人工繁育种群。2019年5月,保护区进行了世界首次鳄蜥野外放归;2020年9月 ,进行了第二次野外放归 ,两次先后放归鳄蜥35条。据监测 ,目前保护区内野生鳄蜥共有500多条 ,是地球上不可多得的鳄蜥乐园。
广西江河纵横湖库密布 ,海域广阔岛屿众多 ,淡水海水质量一流,已知淡水鱼类290种 、海洋动物1587种 ,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白海豚 、中华鲟、儒艮、鼋4种 。
儒艮被称为美人鱼,20世纪在合浦海域时有出没。1986年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。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有4条较大的潮流深槽 ,一般水深8—10米 ,是儒艮活动和栖息的主要场所 。保护区设立以来 ,着力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系统,特别是对儒艮喜食的海草进行重点保护和人工扩繁。2022年 ,保护区内中华白海豚 、中国鲎 、各种候鸟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